“去年,我們的外貿銷售額增長了15%,在海外的信譽度更高,國內的產業鏈更完善,不少科研院校跟我們的合作也更加深入,這都是國貿基地這塊國家級的金字招牌帶給我們的利好。”安徽協和成藥業飲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安徽協和成”)副總經理趙維合告訴記者。他所說的“國貿基地”金字招牌,是指2021年5月,農業農村部在全國范圍,將115個產業集聚度高、生產標準高、出口附加值高、品牌認可度高和綜合服務水平高的企業或企業聯盟,認定為首批農業國際貿易高質量發展基地(以下簡稱“國貿基地”)。安徽協和成就是其中一家獲得認定的,一二三產融合、外貿內貿雙開花的現代化中醫藥企業。
受益的當然不止一家基地企業。國貿基地認定以來,農業農村部相關部門對標農業高質量發展要求和穩外貿工作部署,通過抓平臺、強主體、聚合力,穩步推進國貿基地建設取得實效。盡管面對疫情蔓延、成本上漲、貿易壁壘等困難,基地企業全年出口額達68.5億美元,占全國8.1%,同比增長14.1%,比全國平均高3.2個百分點,體現出了國貿基地培育成果,發揮了國貿基地“領頭羊”作用。超半數基地出口額同比增長10%以上,其中20%的基地出口額同比增長30%以上。
出口逆勢增長,基地招牌揚名
國貿基地認定之后,從國家到省市縣,各級農業農村部門重視國貿基地品牌宣傳,組織基地企業集體亮相意大利果蔬展、中國國際漁業博覽會等知名國際展會,統一形象、定向采購、柔性傳播,促進訂單達成,企業真正感受到了基地招牌的分量。
“咱們中國的中藥材在全世界出名了。”趙維合介紹說,2021年安徽協和成被認定為國貿基地后,“我們向客戶推介時,都要把國貿基地這個牌子亮出來,客戶們都很認可,認為這是企業信譽和實力的體現。”趙維合說,在國貿基地品牌的加持下,去年公司實現銷售收入10億元,出口額逆勢增長,達到3000多萬美元。生產的中藥飲片、中藥配方顆粒、中成藥、保健飲品等初深加工產品暢銷全國各地,并遠銷韓國、美國、新西蘭、英國、澳大利亞、加拿大等20多個國家。
同樣受益于國貿基地品牌的還有位于山東濰坊的諸城元康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諸城元康”)。辦公室主任陳修杰介紹,公司主要經營出口保鮮生姜、蒜苔、大蒜等農產品及調味姜片等深加工產品,95%以上的產品出口到了日本、美國、韓國、歐盟、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國家。“國貿基地的認定提高了企業在行業里的知名度,雖然疫情帶來很多挑戰,但我們的出口市場份額幾乎沒什么影響。”

山東濰坊,諸城元康公司的工作人員正在進行出口生姜加工
據統計,2021年全年,八成基地企業維系住了原有市場,13%的基地企業成功開拓歐盟、美加、日韓及東盟等新市場。基地企業2022年出口預期向好,51.3%的基地企業2022年訂單量預期實現正增長,35.5%的基地訂單量預計同比增長10%以上。
“2021年,我們又新開拓了美洲加拿大高端出口市場,客戶對‘德豐’品牌紅富士蘋果的質量給予了高度的肯定,并簽訂了長期的合作訂單。”棲霞德豐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棲霞德豐”)董事長潘德輝告訴記者,2021年,公司實現銷售收入 5.98億元,出口額 8567萬美元,其優質果品已經暢銷至東南亞、中東、歐洲、北美、南美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
棲霞德豐食品有限公司開展陽光玫瑰葡萄技術培訓。資料圖。
交流擴大視野,服務提升品質
“通過參加國貿基地片區交流活動,我們有機會跟其他基地做深入交流,還學習了最新的出口政策和規則,比如今年生效的RCEP協定相關規則等。”陳修杰告訴記者。
2021年,農業農村部相關部門針對國貿基地提升開展了多種多樣的服務。一是按季度組織國貿基地開展跨省交流,觀摩優秀基地、交流鮮活打法;二是建立定期調度機制,直連基地掌握出口態勢、直面主體答疑解惑。每周推送產品準入、貿易壁壘、市場需求等訊息,滿足企業專業信息需求;三是發動海關、國家認監委、貿促會及外貿商協會,提供規則解讀、認證認可、商事認證等服務。
“我們在交流活動中學習了很多其他基地一二三產融合的經驗,回來就進一步修繕了基地廠房等設施,豐富三產觀光旅游的內容。”趙維合說,五一前后是基地萬畝芍花競相開放、花團錦簇的時候,往往會吸引附近城市的大量游客前來觀賞、游玩,目前基地正在積極做好準備,“讓大家玩得開心,玩得健康安全。”
安徽協和成藥業飲片有限公司的中藥材種植基地內,萬畝芍花競相開放,吸引游客前來觀光。資料圖。
據介紹,在相關部門的幫扶下,河南、安徽國貿基地瞄準RCEP生效時點,及時拿到原產地證書、完成備案,第一時間享受了關稅減免紅利;貴州基地加快申辦歐盟有機和雨林認證,取得對歐茶葉出口通行證。首批93家國貿基地、114個出口品牌享受到商事認證服務,獲得認證增信。
與此同時,面對當前國際市場的不確定因素增多,國內市場的消費需求升級,基地企業也在積極探索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
“兩個市場堅持一個標準。一方面我們不斷提高產品品質和食品安全,做好品牌建設,開拓國際市場,站穩國內市場;另一方面也在探索電商銷售、預制菜新模式,滿足國內外的新需求。”陳修杰介紹。
“我們將進一步提升企業產品質量和客戶服務水平,著力提高企業的國際化水平,用優質名牌產品開拓市場和占有市場,不斷提高產品和企業的知名度和美譽度。”潘德輝說,公司將在國外市場加強與客戶的密切溝通,根據國外市場及政策的變化,隨時調整銷售計劃;國內市場繼續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銷售模式,進一步擴大國內市場的銷售份額。
引領行業發展,帶動農戶增收
國貿基地的認定是優中選優,選出來的都是我國農業外貿企業中的骨干力量。國貿基地的提質升級,既能夠提升所在行業的國際化、標準化、品牌化水平,還能夠帶動鄉村就業和農戶增收。
“一二三產融合、產教合作推進技術創新、啟動產品追溯體系這些做法,我們都走在了行業前列。”趙維合介紹,2009年,公司成立了國家級第三方檢測機構—亳州市中藥材進出口檢測中心,檢測結果被70多個國家接受和認可。率先啟動了中藥飲片二維碼可追溯體系的建設,2017年,公司建立了農業物聯網綜合服務平臺,進一步優化了對中藥材種植及加工生產環節的監測和信息采集,提高了產品生產的勞動生產率、資源利用率、中藥材安全率、合格率,實現了中藥材種植、加工、倉儲、銷售全過程的產品信息可查詢、流向可跟蹤、質量可追溯。

棲霞德豐食品有限公司開展陽光玫瑰葡萄技術培訓。資料圖。
推動農商互聯,完善農產品供應鏈,將進一步發揮農業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和服務功能。諸城元康依靠農業產業化優勢,將規模化種植、訂單式收購、冷鏈化儲存、標準化加工、雙循環銷售等產前、產中、產后的各環節集成和協同起來,打造出當地特色的農產品產業鏈條。
陳修杰介紹,公司形成“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農業產業化經營模式,采取“訂單農業+合同收購”的新型利益聯結機制,與農戶建立穩定的合作發展關系,讓農戶在種植的基礎上,參與分配公司在二三產業環節取得的利潤,帶動優質農產品種植規模的不斷加大,完善由“市場帶動龍頭企業、龍頭企業帶動基地、基地帶動農戶”的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新模式,使農民在一二三產業發展的增值收益中分享利潤的同時,努力降低公司產品生產成本,壓縮減少非生產性費用開支,公司銷售收入和效益逐年穩步增長。
帶動效應明顯的還有棲霞德豐。“立足農村,推進農業產業化建設,拓寬農民的增收渠道,是企業的社會責任。”潘德輝告訴記者,公司在不斷發展壯大的同時,于2008年2月與農戶合作,注冊成立了棲霞德豐蘋果專業合作社,實現了“公司+基地+農戶”的生產形式。目前,與公司合作的農戶近兩萬戶,帶動基地6萬多畝,公司在各鄉鎮設立果品收購網點,年收購果品6萬余噸。“果品收購又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輻射帶動下崗職工和農村富余勞動力2000余人就業,促進了周邊區域經濟的發展。”潘德輝說。